銀川市實行新就業群體法律援助優先受理、優先審查、優先指派,對務工欠薪、工傷維權等申請人免于經濟狀況審查,平均辦理周期縮短至1個工作日。去年以來,累計辦理農民工案件688件,挽回經濟損失1091萬余元。
“損失全都追回來了,你們真厲害。”不久前,楊某某滿心歡喜地拿著裁決書向銀川市金鳳區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員表示感謝。楊某某經人介紹到寧夏某保安公司從事視頻監控等夜班保安工作,后保安公司違法解除勞動合同,并拖欠其工資、加班費且未繳納社保。楊某某找到金鳳區法律援助中心尋求幫助,經律師多方調查,與寧夏某保安公司取證、調解等,最終金鳳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作出裁決,支持用人單位支付受援人各項經濟損失共計2.5萬元。
銀川市聚焦農民工、新業態從業人員等群體權益保障需求,創新服務模式,強化聯動機制,全力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在“塞上紅色驛站”“戶外勞動者服務點”等場所增設法律援助指引標識,形成了“需求摸排—定向服務—跟蹤回訪”閉環機制。持續提升寧夏1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寧夏公法云”線上平臺使用率,實現了24小時全天候咨詢服務和“指尖援助、一鍵直達”。探索“線上+線下”立體法治宣傳新模式,推出《維權說法》MG動畫、《保護我方外賣小哥》系列短劇、“興慶說法”普法訪談錄等普法專題,有效提升勞動者維權意識。
銀川市還在商戶集中、人流量大、新就業形態人員聚集的商圈設立8處公共法律服務聯系點,不斷延伸公共法律服務觸角。探索建立《新就業形態勞動用工規范指引》,落實“工會+法院+人社+司法+檢察院+N”機制,為新就業形態群體撐起法治保護傘。統籌“三官一師一員”、婦聯執委、退役軍人、民兵、“法律明白人”等力量,摸排化解涉新就業形態群體矛盾糾紛67件,實現矛盾化解率100%。(記者 馬忠)